一所普普通通的省屬高校,usb用改革做引擎,5年跨越3個臺階:4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4次奪得“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金獎、5年裡兩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這就是江蘇大學。
  讓農機專業發澎湖民宿光發熱
  在很多人眼裡,農機專業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冷門。然而,江蘇大學近年來卻偏偏相繼恢復了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本科專業以及農業機械化工程方向的本科招生。談及原因,該校校長袁搜尋行銷壽其說:“現代農業必須要以工業化為先導,構建以科技手段為支撐的產前、產中、產後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這其中,江蘇大學必須盡責儘力。”
  的確,放眼全省甚至全國,沒有任何一所高校比江蘇大學對農業機械的感情更深厚。上世紀60年代,江蘇大學前身鎮江農業機械學院設立了國內第一個農機專業,為我國培養了第一屆農機本科生,而後,又相繼輸送出國內第一批農機碩士和第一位農機博士。但在現今高、尖、精產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報考農機專業的人越來越少。與此同時,我國農業機械化水新成屋平仍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數以億計的農民依舊未跳出傳統耕作方式。
  江蘇大學人憂心忡忡,沒有理由坐視不理。“改革,只有改革才usb能讓農機專業發光發熱。”在2013年全國農業工程學術年會上,袁壽其語氣堅定。
  而恢復農機專業本科招生只是該校改革的一個縮影。組建大農業工程學科群、創建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前所未有的新舉措件件落地有聲。
  大學要有大師更要有大愛
  對於江蘇大學青年教師鄒小波來說,這幾年可謂喜事連連: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氣味可視化儀器獲得德國專利……曾經遙不可及的科研夢想正一步步實現。鄒小波說,這離不開學校高端人才造就工程。2007年,學校對18名中青年拔尖人才進行重點支持,當時才30歲出頭的鄒小波作為拔尖人才之一,獲得30萬元經費資助。“這真是雪中送炭,給我提供了機會。”回憶當初,鄒小波感慨地說。
  在高端人才造就工程的基礎上,去年,學校又實施了“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計劃每年選拔60名左右35歲以下的青年骨幹教師,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並將以往的“訪名校、拜名師”提升到“訪國際名校、拜國際名師”。
  然而,在江蘇大學看來,一支奮發向上的師資隊伍不僅要有精良的學術水平,更要有一顆厚德向善的心。“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高校的根本目標是育人,而實現育人目標,不僅要有大樓,有大師,還要有大愛。”該校黨委書記範明說。
  為此,江蘇大學把“關愛學生”作為師德建設的切入點,引導全體教師立德立言、正身正己。
  校企聯合育英才
  3年前的開學典禮上,學校黨委書記範明鄭重宣佈:“作為一所以工科見長的高校,江蘇大學今後將與企業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聯合培養學生。”隨後,便按專業成立了8個“卓越工程師培育班”,實施學生與企業雙向認同、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青年教師雙向進修、學校骨幹教師與企業工程專家雙向指導、企業專業實驗室和學校實踐教育基地雙向建設。
  3年過去了,第一屆卓越生雖還未畢業,校企聯合培養的成效卻已初顯。卓越班學生楊康到上海斯恩卡都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實習不到一個月,就已能獨立完成10多噸水泵成套設備的拆卸和組裝工作,由於表現突出,公司老總聘請其擔任鎮江、無錫兩大地區的產品代理。“學校是‘爹’,給予我理論指導,企業是‘媽’,手把手教我操作。”楊康說道。
  嘗到校企聯合培養甜頭的江蘇大學,育人思路愈加明晰,從創新學分認定到科研立項、創新創業再到校內“星光杯”、全國“挑戰杯”,一套推廣到全校所有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金字塔已然構建。目前,學校4次獲得“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培育了四支年利潤過百萬元的大學生創業典型。
  在範明為即將舉行的江蘇大學第三次黨代會準備的報告上,“改革”被單列成章,這在江蘇大學歷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江蘇大學的改革腳步穩而有勁。(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韓靈麗)
     (原標題:江蘇大學五年跨越三臺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jh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